音改市場近年一直都有市場不景氣,經濟差生意差一說。但近一年多來普遍現狀是感覺市場不好已經變成常態,不再是行業的“新鮮事”。市場不好企業必須修煉內功,而整個大氣候卻讓練功環境也變差。經銷商門店夾在消費者和上游品牌商代理商之間叫苦連天,而品牌商運營商也面臨著下游店家流動以及品牌易手或者代理權丟失的尷尬。
行業普遍現浮躁
逆勢造好,無論股市還是音改市場都總會有保持樂觀的人。音改行業屬于小眾偏門,甚至所謂非剛需市場,有人就覺得從來沒有怎樣高光過,所以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偏偏就因為逆市中過得相對來說滋潤,有不少門店就變得相對浮躁。這在于廣州美托聲頻汽車音響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建軍看來,門店諸多環節沒做到位,甚至只是完結客人一單生意就過了,表面上是完成了業績或者額度,但無法長久,門店自身找不出問題所在。行業店家圈子在自嗨,實際上客戶不認同,反感度升高。文化沒推廣到位,不滿情緒越來越多!客戶美譽度和滿意度還會跟著下降,得不償失,自然變得浮躁。
音響改裝來說在于車廠和4S經銷商層面,是一個剛性需求。對于車友消費者等后裝市場來說,反而是一個改善性需求,因為原車都有了,只是把它改善得更好一點。這個情況下不少門店對客戶關系就產生了部分“落差”,特別針對有個性追求的客戶來說,門店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想做,破壞了門店和客戶關系的一個平衡。
從宣傳、銷售環節、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方面,門店都不能輕視任何一個細節,但開店接連不少,生存離不開兩個字——品牌。但近年品牌這兩個字就集中變得不營養的成長,大品牌不斷地卷入價格戰,代理商交替戰,小品牌如雨后春筍四處冒氣。這與智能手機高速發展時期的深圳華強北極像,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款式都可以找得到。汽車音響市場也因為長期資訊存在半封閉半透明,消費者根本不清楚這個品牌真的是國際名牌,還是小工廠生產。而且誰都是自己是發燒音響,誰都說自己Hi-Fi技術,然而真正有車載環境影音技術應用的國際品牌基本都出現在國內市場了,沒有人愿意去代理的基本不是倒閉了就是停產。部分帶著響當當名字的,就買了個經營權或者代理權自己生產,實際上人家可能只是做家用的產品。
回歸初心
有多年專業運營代理汽車音響品牌的美托聲頻公司,把集中力和凝聚力聚焦目前旗下的產品以及客戶服務,目的很明確就是回歸初心,其次就是遠離市場上關于品牌代理等方方面面的紛爭。作為也是少有多年一直堅持搞專業培訓的企業,美托內訓系統培育人才儲備,讓門店和體系下的合作伙伴有更好可持續發展。
專注做好ETON德國伊頓、BEKLL美國霸克、斯派朗等優秀品牌,讓其保持市場活力和持續發展,也是美托聲頻回歸初心的用意。在體系已經形成足夠的品牌架構形成產品力品牌力的同時,繼續加大車改坊聯盟的成型和美托培訓體系的建設以服務客戶為本。培訓課程也優化變為15天速成班,包括基本安裝、調音、A柱倒模、系統搭配,但不會培訓木工等工藝流程,幫助剛進入行業市場的門店短時間掌握服務音改市場的基本技術。后續提高則可繼續參與木工班、高級班以及品牌認證班,針對各個不同的節點進行提升,同時也是門店成長的重要環節。這里值得一提是美托聲頻重點扶持門店有更好的經營環境和前景,而不是麻木進行各方面維護支持的“拔苗助長”,讓門店懂得真正的生存技藝,才能真正做到音改文化教育和傳承,在當地才有實際影響力。
點評:在市場普遍走下坡,經營環境變惡劣下,美托聲頻不忘初衷,特別針對培訓體系大做文章,不少車改坊體系門店也接連開店迎客逆市走好。終端門店還是需要正式客戶關系,特別在網商成主流的情況下,要改變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的“劣性”,服務號客戶,掌握好縱向架構和橫向架構,吸引更多的新血客戶血液,才能保持競爭力和持續性。
![]() |
![]() |
![]() |